天山網訊(記者李劍報道)7月17日,記者從新疆伊犁州文化藝術研究所瞭解到,7月16日,國家文化部公示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期為20天。伊犁州直共有三個項目位於名單之列,分別為新入選項目錫伯族民歌、托勒敖和擴展項目維吾爾族民歌。
  據伊犁州文化藝術研究所工作人員陳江瓊介紹,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的項目共有298個,其中新入選項目151個,擴展項目147個。自治區則有滿文書法、坎兒井開鑿技藝等10個新入選項目和6個擴展項目上榜,其中就有錫伯族民歌、托勒敖和維吾爾族民歌三個伊犁州直申報的非遺項目。陳江瓊說,如若正式入選,伊犁州直將再添三個國家級非遺項默伊犁州直國家級非遺項目將增至19個,這一點可以充分說明伊犁河谷文化資源的豐厚和當地對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視。
  據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文化館館長富學俊介紹,錫伯族民歌(錫伯語,衣兒根吾春)曲調優美,節奏多樣,目前收集到的200多首民歌中包括有古代鮮卑族民歌、原始漁獵歌、薩滿歌、田野歌、習俗歌、格言歌和兒歌等歌曲內容,具有濃郁的錫伯族生活氣息。
  托勒敖,哈薩克語,意為“抒懷”、“抒情詩”、“啟示歌”、“宣敘調”,是一種由一人以冬布拉自行伴奏、用哈薩克語進行說唱表演的曲藝形式。尼勒克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塔力哈提介紹,托勒敖源於汗國宮廷中御用文人歌功頌德的贊歌,後逐步發展為詩人或歌者對人生及社會現象的觀察而引發的抒懷,具有濃郁的啟示歌性質。
  另據伊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原副研究館員蘇國輝介紹,從18世紀中葉由南疆各地遷調來伊犁定居的維吾爾族人將各自家鄉不同風格的民間音樂,結合伊犁當地及其周邊地方曲調,逐漸形成了獨具伊犁地方特色的維吾爾族民歌。蘇國輝稱,與南疆民歌明朗清晰、旋律歡快流暢的風格不同,伊犁維吾爾族民歌以十二套近百首稱為“闊納那合夏”(古典歌曲之意)的傳統民歌為核心,彙集新創作的民歌,形成伊犁維吾爾族民歌體系,節奏自由舒展,旋律優美抒情,常由民間藝人演唱於“麥西來甫”等群眾聚會場合。  (原標題:新疆伊犁州直或再添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bh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